您好,欢迎访问kvm在线官方网站!
kvm在线
服务热线
133+9500+0020
kvm在线
当前位置:首页 >> IT资讯 >> 32路RJ-45接口的KVM端口,通过Cat-5模块连接服务器(本地最远支持150米)。

32路RJ-45接口的KVM端口,通过Cat-5模块连接服务器(本地最远支持150米)。

文章出处:IT资讯 阅读次数:1,788 发表时间:2016年7月17日上午9:28

秦安-KinAn LC1732 17″32口CAT5 LED KVM控制平台

LC1732 CAT5 LED KVM整合LED屏、超薄键盘、Touch Pad触摸鼠标板,集成在1U高度单元内,抽屉式安装方式,彻底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。采用高品质A级17”TFT LED(无亮点),内置切换器可直接管理32台服务器,LC1732采用RJ-45接头与Cat 5线缆连接服务器,最远支持150米。

产品专利号:ZL201330350154.X

相关型号:LC1708 / LC1716 / LC1724 / LC1732 

产品特性

硬件特点

● 集成了32口KVM切换功能于1U高度空间的控制平台,它通过一组设备(包含LED显示器、键盘、鼠标)实现对多台计算机的操作。

● 32路RJ-45接口的KVM端口,通过Cat-5模块连接服务器(本地最远支持150米)。  

安全功能

多用户单控制端设置,提供1位管理员用户和最多4位普通用户,管理员可分别授权普通用户的用户名密码以及对服务器的操作、查看甚至屏蔽权限。 

高清分辨率

17”LED TFT 液晶显示屏,高亮度,高清晰,分辨率达1280 x 1024 @75Hz。

高性能鼠标触摸板

采用触摸板鼠标,高分辨率,高灵敏度。2个功能按键和滚轮功能(触摸板右边横条区域为滚轮功能区)。

管理方式

● 可通过前面板按键切换、OSD切换选中管理的主机,支持鼠标切换管理方式。

● 提供多种自动扫描模式,可持续监控使用者所选择的主机。

● BRC广播功能-通过设置BRC广播功能,可实现同时操作多台服务器。

● 支持热插拔-不需关闭电源即可随时增加或移除服务器。

● 给服务器命名以及模糊输入SN编号可快速定位并选择您需要的服务器。  

广泛的兼容性

支持 Windows,Linux,和Sun等主流操作系统,并兼容联想、曙光、浪潮、华为、宝德、HP、IBM、戴尔和思科等主流服务器。  

支持多国语言键盘

英语、俄文、德语、法语、西班牙语、韩语、瑞典语、意大利语等。  

扩充性

单台LC1732设备可管理32台服务器,通过32层级联可管理1024服务器 。


更多产品    联系我们


颠覆多因素验证技术的五大发展趋势

1.智能化硬件令牌再度复苏

在对当前多因素验证产品进行测试的过程中,我们惊喜地发现物理令牌正在卷土重来。众多原本希望使用易于部署与管理的软件型令牌的IT管理者,如今开始对物理方案再度加以重视。

在三年前进行的双因素验证产品评测中,最为热门的新方案就是利用智能手机通过软令牌实现授权的方案。

然而立足于当下,我们发现各厂商开始转向“智能“硬件”令牌,即使用嵌入加密密钥或加密引擎的装置,而不再高度依赖于每隔一段时间即进行数字变换的软令牌。

Vasco公司的最新蓝牙令牌与Yubico的近场令牌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今年2月Trusona发布的全新服务以快递方式将令牌寄到客户手中,具体产品的尺寸与信用卡相仿,也是颇具创意。

2.内置身份验证

目前以Vasco、SfaeNet等为代表的厂商开始构建非常复杂的API,从而将MFA(即多因素验证)纳入应用代码当中。

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,传统MFA厂商在企业级IT管理领域的重要性将逐步削弱,同时更多方案将内置有MFA技术机制。

3.内置指纹识别器

第三大趋势在于充分运用Android与iOS设备上的内置指纹识别机制实现应用安全保护。Paypal已经针对多款Android设备推出指纹应用,而美国银行等移动应用亦支持此类技术。

指纹已经成为众多最新生物识别方案中的必备元素。但除了指纹之外,还有其它多种方式可轻松实现MFA。iOvation与PasswordlessApps.com的Tidas项目都是相当可行的实例。后者利用新型iPhone对数据进行签名与加密。登录由SDK负责实现,而用户只需要利用指纹即可通过TouchID按钮完成验证。

另一套验证方案则被称为“push OTP”。相较于要求用户输入令牌(物理或软件)的方式,用户可直接接收短信完成验证。

4. FIDO普及仍然迟缓

三年前,快速在线身份(简称FIDO)联盟似乎成为验证领域的一大亮点。FIDO能够帮助用户摆脱携带多个验证令牌接入资源的麻烦。然而,支持FIDO的应用却迟迟没有出现。

虽然FIDO联盟目前已经发展到超过100家会员,但苹果仍然没有加入,这就限制了其在iPhone与iPad上的普及。另外,两种内部相互竞争的标准也给其推广带来了难度:一种为通用验证架构(简称UAF),另外为通用双因素(简称U2F)。目前只有少数厂商对二者同时加以支持。

相较于FIDO,单点登录工具与MFA相结合的作法逐渐成为主流,相关厂商正在MFA领域不断提升自身市场份额。

5. 基于风险的验证机制

最后,各厂商正越来越多地关注基于风险的验证机制,并希望利用其替代第二验证因素。虽然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,基于风险的身份验证机制可配合Vasco以及赛门铁克的相关方案,并对接PistolStar产品标准。希望其能够早日找到与其它MFA工具协作的理想途径。

来源:机房360

相关资讯

  • 暂无相关内容